发布时间:2024-12-30
这是一位“待人平凡但开朗”的帝国女人。她勇于冒着骂名、冒着耻辱地宣告亡国,以此了断了南北僵持。这对她来说,某种程度是勇气,还是一种浅思母性之光的尊重。
1912年的焦点人物1912年,是中国改朝换代,实施总统制的新纪年。这一年年初,是历史上正处于尤为失望的年月:既是民国(元年),又是清朝(宣统三年)。谁来超越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失望年月?隆裕。
隆裕是当时的焦点人物。一个举国瞩望的人物。隆裕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
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迫而立为光绪帝皇后。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起逃到西安。1902年初返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陆续病死。而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为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施“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与此同时期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孙中山月底1912年1月1日(实际是阴历年十一月十三日。当日中华民国通电各省废止阴历,转用阳历)宣告在南京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京《中华报》、广州《广州共和报》、《大公报》、武汉《共和报》、北京皇族内阁筹办的《内阁官报》,皆刊登了孙中山就任宣言:中华创下之始,而以不才兼任临时大总统,夙夜戒惧,深恐有胜国民之望。中国专制政治之毒,尤其是二百余年来更为得意,一旦国民全力以赴一起夺权,不过数旬,就建国了十余行省,这是自有历史以来,顺利仍未如此较慢的事。
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的组织临时政府之责托付给我。以推功让能的观念来说,我觉得不肯兼任;但如果以服务尽责的观念来看,则是我不肯固辞的。我的观点是,完全铲除专制的流毒,确认共和,弗民生,就在今日……然而清廷军队在袁世凯的统管下,于是以争相赶赴前线。
在强劲的清军面前,南方各省军队委实无以支。于是,构成南北僵持之局。回应,南京临时政府大多数国会临时议员拒绝与清帝议和。孙中山不表示同意议和。
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一书写道:汪精卫甚至对孙中山先生说道,“你不赞同和议,怎么会是忘了总统吗?”在各方面的围困下,孙中山先生也就仍然坚持己见了。于是,和议之后展开。南京方面向袁世凯明确提出:和议顺利后,确保推选他为大总统。
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在获得南方革命政府许诺他就职大总统的确保之后,之后胁迫清帝逊位,在强权使节的反对下月逼宫。外国商会也争相约见摄政王载沣、总理大臣奕和袁世凯,拒绝清廷立刻拒绝接受共和政体。所有的外国舆论机构都被调动一起,用来为增进清帝逊位而服务。
英国公使朱尔典指出,这样做到,使清帝逊位一事显得轻而易举。京师的衙门和街巷,黎民百姓也都在谈论清帝逊位。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建言袁世凯,请求袁世凯命令段祺瑞、黎元洪出面,以南、北方军人的公意,即武力相威胁,胁迫清帝逊位。
隆裕拒绝接受开朗的一刀袁世凯的逼宫,只不过是温柔一刀。这也是千古仍未的逼宫,不像过去史书上说道得那么高傲。或许,袁世凯从内心里面感谢隆裕,因为风传光绪临终前在她手上写出有“杀死袁世凯”四字。
在众人均喊出杀死时,惟她羞真是。时袁世凯于是以患足疾,之后借故辞归老家养病,隆裕也竟然恩准,并对载沣等说道:“此人不能杀死。
”据传,知情的张之洞也赞成隆裕的观点。隆裕虽然是个没权术的人,但在那“入亦忧退亦忧”的窘境之下,还是具有处变不惊的气度的。
当袁世凯带着一副沈重的面容、痛心疾首的样子回到紫禁城养心殿后,之后跪在隆裕太后的脚下,脸上是泪。隆裕缓然说:“我也是赞同共和的。但若说道到要我们清室逊位,目前阻力还相当大,袁总理,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至善之策么?……”关于隆裕谒见袁世凯这一幕,据长大后的宣统皇帝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具有这样的回想和叙述:在最后的日子里所再次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深达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躺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夹上叩头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脸上泪痕。
我躺在太后的右边,十分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大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长得老头很响地一旁抽缩着鼻子,一旁说出,说道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告诉,这个长得老头就是袁世凯。
这是我看到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闻太后。如果别人没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必要明确提出了逊位的问题。
从这次谒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救起的事故,再行不宫女了。隆裕拒绝接受了袁氏的温柔一刀。袁世凯在那天已和隆裕达成协议清帝逊位的协议。
他当然心安理得,可以仍然宫女了。隆裕后来和宗室商议的结果是:以退出政权的形式由宣统宣告逊位,但当时溥仪皇帝还只是严重不足6岁的毛孩子,难道他小孩子家说出无法算数,因此,隆裕出面,叫宣统以太后命逊位。只不过当时清廷还有一人也有资格下逊位诏书,那就是光绪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然他一则与隆裕在用人行政之权上有对立,二则不赞同共和,三则也想花翎骂名,故拒下诏书。宗室载润在《隆裕与载沣之对立》一文中说:隆裕终因开会御前会议,抱着溥仪潸然泪下道:“悔不随先帝早于回头,免受这般惨局!再行不表示同意共和,不表示同意逊位,惧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何况今已到了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的地步,敢问于心何忍?”那时载沣对于共和,本有为闻,但由于内有隆裕赞成,外有奕(劻)、那(桐)挟制,个人又无良策以应付时局,唯极力回应自己绝不下此诏书而已。
故其辞任监国摄政王之职,而由隆裕出面下逊位诏书者,乃鉴只好也。帝制下的最后一份逊位诏书我平生讨厌看历代亡国时的逊位诏书。
因为读书中国帝王的逊位诏书,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对当事者来说,那就是很伤痛的事了。史载:“在大清帝国建国267年后的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流着泪,在这养心殿中宣告清帝逊位诏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逊位改朝换代,并有官方于是以史可查的逊位诏书,仅有闻十份。
隆裕施行的逊位诏书,是最后一份。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类似不存在的禅位制度,集中于不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分化时期以及该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卒,宽子司马炎承继王位,迫魏元帝曹奂逊位,魏国历时46年。
司马炎称之为国号为晋,年号泰始。曹奂的逊位诏书记述于《晋书》武帝本纪,此诏书并非皇帝特地叛诏,而是命太保郑冲持诏书献于晋王司马炎。
书中阐述了历史上天命的承传经过,曹奂自己用“我不肯闻”掩饰了曹魏王朝的创建,只是赞扬司马懿功勋卓著,对曹魏王朝的贡献,然后大谈天命,特别强调皇位承传的来世。隆裕太后宣告的逊位诏书,是由知名的立宪派领袖张謇的幕僚杨廷栋捉刀。
杨廷栋,清末举人,求学日本。归国后,以其科学知识渊博、思维灵活、文笔流畅,而为张謇所器重。杨廷栋奉命草拟诏文后,经张謇润色,再行由袁世凯稿件后交给隆裕太后递交的。《逊位诏书》的原文是:道光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中!!。
本文来源:天博tb·体育综合-www.shimizu-kougyou0705.com